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每页29.3×14.2厘米 日本私人藏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据载智永曾书《千宇文》八百本,散布江东诸寺,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大类。 (1)纸本墨迹卷。册装。卷首已残,仅存正文二百行,不避隋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如“召”,后世本作“吕”等。据考此卷于唐代时即已传入日本。原为谷铁臣旧藏,故一称“铁臣本”。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虎等跋,多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但清代杨守敬等疑为唐人临本。 (2)另有敦煌所出贞观十五年(641)蒋善进临本,已残,存三十四行。 石刻本。宋代薛嗣昌(薛绍彭弟)据长安崔氏藏真迹于大观己丑(1109)刻石,今在陕西西安碑林。《金石萃编》载:帖共八石,石高八寸,宽二尺四寸,满行十二字。其中避唐讳如“民”、“基”等字皆有缺笔,赵德甫断为天宝以后人为之,见《语石》。此世称“关中本”、“陕西本”。但原石已佚,现存碑林者为翻刻。故宫博物院有宋拓本,有题签三:朱翼盒书二、王铎书一。另松江(今上海松江区)学宫等处亦有翻刻本,而镇江“宝墨轩本”则系由传至清初之真迹上石,刻手为刘光畅,刻艺极精,书法极美,字体温雅,但比“关中本”乏古意。此外还有“龙师起本”,缺首行十字,始于“龙师”云云,真迹传入清顾文彬家,刻入《过云楼藏帖》,此本较上述各本更下,或疑为后人临摹者。 此帖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 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僧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所退废笔头满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谓之“退笔冢”。 智永成为声名卓著的书法家。至使求墨宝者络绎不绝,踏破门槛,不得不用铁皮裹上,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 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两个版本,一个是智永 真草千字文 (宋拓本)故宫藏,一个散图。
版权声明
(1)本网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金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购买文件费用(1元=10金币);
(3)温馨提示:部分玄学、武术、医学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仅供参考!
(4)本网内所分享的电子书均为用户个人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微信:yituqu520
本文地址:https://miji8.com/thread-70570-1-1.html
|
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