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曾传了我一张方子,名叫“大梵脐密丹”,据说是从“真气运行法”中衍化出来的药功。但是我从未听说过李老有这种教法,在他的著作中也没有见过类似的内容,所以私下以为也许是我师附会之作。近来在朋友的《从气摄生图说》一书看到此方的记载,方知老师所言不虚。
我得方虽然多年,也仅实验过一次。由于需要自行炼制,我嫌麻烦,放了几年。直到有一日心血来潮,化了几天工夫配齐了药物,炼制出数十粒蜜丸(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炼制丸药,加之是手工团丸,形状十分难看,并且大小不一)来。时值盛夏,使用多有不便,于是随便收贮在一纸盒内。
翌年春节前后,按法每日使用,初时一日一粒,后来觉得有些浪费,而且换药也比较麻烦,就改为三天换药一次,那些药丸大概使用了将近100来天,--与所传方中用法大异,故不敢肯定效力。后来天气转暖,皮肤又发生了过敏反应,剩下几粒太小的也就弃而未用。 之所以坚持使用了这么长时间,主要还是这“大梵脐密丹”有一定的效果。因为该药的使用方法是用纱布包覆于肚脐,在我使用的时候由于保存不善,药丸已经硬化,需要有半天时间用自己的体温和汗水来软化它,所以在这半天时间里我时时刻刻都在“意守”神阕,以至于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无论坐卧行立都能守住肚脐,直到现在还是如此。用药大约一个多月的时候,另一种功效显现出来了,对照“真气运行法”理论,是第三步“凝神静意守丹田”中的现象,尤其是在临睡时,稍一动意,即进入入静状态。而在静中身体的感觉也丰富无穷。
现择其中比较有趣的略述一二:
第一种是身体变大变小、变宽变窄、变细变扁的感觉,自己在这得变化中与宇宙天地融为一体,有时感到自己在茫茫宇宙中孤零零地悬着,身体周围的床、屋子等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不存在了。据一些书中说,这种状态就叫做“混元”,不知是也不是?
第二种是离体的经验,出现过一次后自觉不可沉迷,遂以意志扼止了它的出现。但是这种体验实在印象深刻:在静中忽然觉得另一个“我”从自己的身体中象蜕壳一样从头到脚地慢慢“蜕”了出来,然后下了床,在床边仔细地观察了床上的我一会儿,就向门外走去。在“我”就要拉开门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不能让“我”走了,于是发出回来的命令,“我”倏地一下就回到了体内。
第三种是脐呼吸。静中觉得肚脐和命门之间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吸力,肚脐随着呼吸不住地起伏,忽然口鼻呼吸停止,自觉肚脐在进行呼吸运动。自觉两侧颈窝和心口深陷不能饱满,片刻后恢复自然。这种体验有些资料中称之为“胎息”,但是土行孙说没有结胎就不可能有胎息,所以暂切叫做脐呼吸吧。
行了,还有一些不适合用文字描述,就讲这么多吧!
“大梵脐密丹”的药效究竟在哪?为什么使用后有这种效果?我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文后我会将此方附上与大家分享,药味不算奇特,一般中药房里都能配齐,希望对中医中药有研究的同好能对该方分析一下,如果可能的话,请将分析研究结果告诉我一声。
我的一点猜测:我所体验的这些经验,实质上也可能是意守肚脐的结果?与“大梵脐密丹”本身并无关系?
但是我也希望“大梵脐密丹”有它独特的效果,在纷繁复杂的、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如果真有这样一种丹药能够使人不太费力地(当时我只用药而没进行别的训练)体会到一些特殊的东西,那么应该是一件可慰的事情。
顺便也想提出另外一个思路,在肚脐上(或是在你需要意守的部位)固定一个坚硬的东西,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张玉磊不就有一种“卵石抵坐”的方法么?
附:“大梵脐密丹”
附子15克 枸杞15克 远志10克
北五味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丹参10克 桂枝10克
姜半夏10克 云茯苓15克 川厚朴10克
炮山甲10克 僵蚕10克 王不留行10克
威灵仙10克 五倍子15克 朱砂10克
黄芪10克 甘草10克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炼蜜为丸,(约重5至10克,较口服蜜丸稍软为宜),收磁瓶中备用。
用法:临睡前以净布蘸温水,将肚脐擦拭干净,用药一丸置脐上,上覆油纸或塑料膜,再盖纱布,以胶布纵横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三日为一次治疗,休息一日,六次治疗为一疗程。第一疗程后停用七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两个疗程,需时55日,以全大衍之数。
用药和休息期间,经常利用空暇时间想象药透发,或对药处按揉数下则药力透发更好。 |
|
tengxungongsi
2017-8-20 12: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