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小说鼻祖,天下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探秘
有关武侠的记载虽然滥觞于战国时期,但到唐代中叶才开始发展成传奇小说。再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入清代以后,武侠小说方蔚然勃兴,逐渐风行于世;而真正产生奇花异卉、万紫千红的武侠春天,则在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其中民国早期最有成就而又能开创风气、足为后学楷模的武侠作家,前有平江不肖生,后有还珠楼主;尤以后者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领一代武侠之风骚,影响最大。按还珠楼主本姓李,原名善基,后始改名为寿民行世。1932年开笔撰写《蜀山剑侠传》,发表于天津《天风报》;瞬即声誉鹊起,名传华北乃至全国。其后又陆续推出《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诸作,皆脍炙人口,读者遍及海内外。惟当时士林对这类通俗文学都存有鄙视之心,所以还珠楼主的读者虽然遍及各阶层,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但文学史家都不屑为文评论。一直到了1948年,方有徐国桢先生撰为《还珠楼主及其作品的研究》专文,从文学、社会学的观点评介还珠楼主的作品特色,发表于《宇宙》复刊号三至五期。作者旋即再加补充修改,于1949年2月由上海正气书局改名《还珠楼主论》出版单行本。这本三万多字的专著,从当时研究武侠小说的学术水准来说,实在是一本开风气的好书,足资研究还珠楼主或武侠小说的学者参考;但由于正值世事动荡,因此流传不广。后来70年代末香港《大成》杂志重刊此书;而80年代倪匡挂名为顾问的《中国武侠小说大系》,在第五册《北海屠龙记》后也附录了这一本小书(T湾河洛图书出版社1980年版);但《大成》杂志流传仅限于香港,《中国武侠小说大系》(共三十册)刚出版,河洛图书出版社随即歇业,因此徐国桢先生的专著,读到的人恐怕仍然很有限,影响不大。港、台两地自1956年新派武侠小说兴盛后,到了80年代,年轻的读者只知有金庸、梁羽生、蹄风、张梦还、高峰、江一明(以上为香港作家,以下为台湾作家)、卧龙生、司马翎、幕容美、古龙等,民国以来的武侠作家,包括还珠楼主在内,已全被遗忘了。某平生雅好文学、戏曲,尤嗜武侠小说;自少至长,未尝须奥离。算来匆匆不觉有廿五年矣。春去秋来,岁月不居;往昔所阅武侠说部何止千百,堪叹泰半已成过眼云烟!惟有少数几套名著长留心空脑际,不时激起阵阵风声水响,洗涤着我少年的崎岖、青年的浪莽以及壮年的情怀与忧思!其中最引人人胜且百看不厌者,厥为民初一代武侠宗匠还珠楼主李寿民氏所撰的旷世奇书—-《蜀山剑侠传》。这部长达四百余万言的空前巨著,文字佳妙,内容宏富,仙佛神怪,无奇不有!它非但左右了近半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流势,同时也开创了世界神话小说史的新纪元。巧的是,它还是我的“武侠启蒙”书!回首前尘,与《蜀山》结下不解之缘,远在1956年我正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说来有趣,初见《蜀山》并非在书肆中,而是在孩童们常用来玩耍的圆形纸牌上。那时,“打圆牌”的游戏极为风行,小学生课余均趋之若鹜!我由圆牌上所印的图案而认识《蜀山》人物;继而由“小人书”(连环图画)上,进一步得悉《蜀山》故事——及至看到神驼乙休被困铜椰岛、倒翻地肺这一折,不禁眉飞色舞,神为之夺!然而好景不常,《蜀山剑侠连环图》流行一阵,忽焉绝迹市面。在这当口上,欲罢不能的“小蜀山迷”只好人书肆、寻仙踪,租来一本本《蜀山》原著,埋头苦读那密密麻麻、内蕴玄机的“有字天书”!记得当时因年纪太小,识字不多,囫囵吞枣看《蜀山》,只能看热闹而不能看门道:于其中的精微奥妙之处,全然无法领会。及年事稍长,重温《蜀山》,方渐如倒啃甘蔗,真味尽出。
惟一般书肆所备置的《蜀山》多残缺不全,有一本没一本的,实在令人牵肠挂肚;而在我多方搜读《蜀山》之余,始接触到其他各家的武侠小说:但经过还珠妙笔的点化之后,眼界自高,看别的书总觉不过瘾,大有“除却蜀山不是云”之概。天可怜见!从我八岁“打圆牌”、九岁看“小人书”,嗣后每至一地则踏破铁鞋,寻访“还珠仙踪”;前后历经十年之久,才将《蜀山》全套(五十集)购齐,得偿平生夙愿。诚然,《蜀山》是部妙绝人衰的奇书,是中国“出世武侠”小说的经典之作。没有看过《蜀山》者,不足与言武侠;没有看过《蜀山》者,岂知还珠楼主幻想世界的“官墙之美,百官之富”!为使世人能正视并欣赏到《蜀山》的文学价值,笔者乃以多年阅读心得,勉力撰成《惊神泣鬼一话(蜀山〉》一文,于《民生报》副刊发表。早先因顾及多数新生代读者未能一睹“蜀山真面目”,故报上连载偏重介绍,于评论部分概付阙如,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讵料各方读者反应热烈,纷纷要求结集成书,于是乃鼓馀勇,增补改写成《蜀山剑侠评传》。本书基本上保留了《惊》文之骨架与内容,但在各方面均有大幅度的补充;其中尤以新增《重要人物篇》约五万言,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所耗心力独大,也最难落笔;而在体例上,本书是采取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每逢关键处,必摘引原文相印证,以便未看过《蜀山》者能借此精采片段而略窥原著风貌。慨乎言之,《蜀山》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百科全书”;欲穷其门道,表其热闹,谈何容易!然而廿年来魂牵梦绕,我对她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若不把这些久藏心底的话语和盘托出,就好像是“因果未了”,永远得不到大解脱、大自在!是故我明知这是一桩治丝益禁、吃力不讨好的事,却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毅然决然地去做了!而在撰写评传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之多、困难之大,实在无法以笔墨形容。
无巧不巧,我在1998年底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九死一生,度心学佛,方发现《蜀山》中有关佛门人物、神通、法宝之奇幻描写,并非向壁虚构,而是大多源自净土、禅宗佛典,妙趣无穷!同时又屡蒙旅美丹道大师黄汉立兄来示,谆谆教诲,才略知玄门秘旨梗概。当真获益匪浅,受惠良多!加以近二十年来,自己的眼力、见识亦不无寸进;回首前尘往事,益觉《蜀山剑侠评传》内容欠精,始笑大方,殊有破旧立新、改弦更张的必要。
今将本书修改部分择要说明如次:《蜀山》总论--以原定篇目为骨干,参酌旧作《开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还珠楼主小传及分卷说明》以及还珠后人、亲朋故旧的回忆性文字与周清霖兄《论还珠楼主的“人世武侠”小说》等研究心得,重新增补、整理成文,已无复当年乱头粗服之原貌矣。二、玄理解析篇一一全面改写,特别指陈葛洪《抱朴子》对还珠玄学思想影响之大以及《楞严经》等佛门经义与仙道修行之关系,此乃本书最用心致力者。间有唐突道教信众之处,幸毋怪罪!三、写景造境篇--除保留原著“月儿岛”、“安乐岛“静琼谷”、“幻波池”、“玄冥界”、“三峡险滩”等子题内容外,另加“紫云官”及“霜华宫”二景。此外,篇首增写道教洞天说与六朝以迄唐末游仙小说之节要,用以说明还珠所造珠宫贝阙、洞天福地之渊源;而篇末则以“日出奇景”为题,比较《蜀山》与《野叟曝言》写景之得失;惟其继往开来,能犯亦能避,方为高明。四、重要人物篇--基本上一仍旧贯,另加写“怪叫化”与“刀南公”二子题,并增补妙一真人率群仙挽救铜椰岛灾劫部分。对于开南公进犯幻波池,破五遁阵法生克之妙,多所着墨,借以说明何谓五行生克变化,特举实例析论之。五、飞剑法宝篇-一改写十之八九;由自古相传的“剑镜奇,谈”记载到《蜀山》所述神兵利器、奇珍异宝之来历,皆加以引证解说,饶富通俗趣味。又因还珠衍创法宝众多,乃细分为“天府奇珍”、“佛门至宝”及“正邪各派著名异宝”三大类,备述其威力妙用。篇末则以“法宝运用”为题,比较《蜀山》与《封神演义》云泥之别,说明“后出转精”的成功秘诀所在。六、人造雷火篇—基本保留原著内容,但增补若干古今相关资料。在“正J神雷”、“X教阴雷”及“旁门‘超级核弹’”三类“人造雷火”名目之下,评介十种神奇爆炸物的玄妙成因及其威力。尤以还珠活学活用“核子连锁反应”的物理变化,于半个世纪以前即能想像出现代超级核弹引爆的可怕后果,将“物理的玄理化”、“玄理的物理化”发挥至极,实为古今武侠第一人!
七、山精海怪篇—改写十之七八;针对自古以来《山海经》及先秦、两汉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迄魏晋六朝有关述异志怪的笔记、玄谈、传奇,作思想上的探讨,找出《蜀山》幻设精怪通灵变化之玄理根据。另增添颇多富于奇趣的剑仙除妖素材,加强其可读性。八、惊神泣鬼篇一—在原著的基础上,阐发佛、道两家思想妙谛;寓教于乐,表彰上天好生之德。兼以举出实例为证,惩恶劝善,当有益于世道人心。九、谈禅说偶篇一—在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扬佛门妙谛;好教读者得知,还珠楼主精研大乘佛学境界之高,不必“掉书袋”,而《无量寿经》、《金刚经》、《楞严经》等佛说精义即可呼之欲出矣。十、大宗师篇一—全面改写;对于还珠“以道为师”所首创的“奇幻武侠”模式及其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力,皆分门别类——举出实例印证;借以说明《蜀山》的百科全书式奇妙素材,包罗万象,当今武侠名家名著无不受到启迪,始得以推陈出新,各显奇能,而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大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恐后学不明原委,乃不厌其详,“对号入座”,其故在此。再者,二十年前旧著大抵是以通俗笔调行文,偏重介绍性及趣味性,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而今新著除保留前此的通俗趣味外,则援佛入道,多解析各篇谈玄说理部分,特为行家而写。凡我武侠同好,若能从中有所获益,亦不枉区区半生研究《蜀山》,“发潜德之幽光”的一片苦心了。最后,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还珠楼主李寿民仙师生于公元1902年春;按照咱们中国人传统的算法,则2001年正是此老“百岁冥寿”之期。此时此际再探《蜀山》奇秘,重估其人其书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的审美艺术价值及超卓成就,并肯定他在近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与不可磨灭的贡献,实具有异乎寻常的重大意义,决不可等闲视之。正是:“赤手搏鲸千载事,白头归佛一生心!”自付皈依净土宗门已近三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见我至今仍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恐怕会笑我尘缘未了,不能得“念佛三昧”,还要在此“五浊恶世”打几回滚哩!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
页:
[1]